1960年12月生,江蘇揚中人,中國工程院院士。
1982年畢業於海軍工程學院,1987年於海軍工程學院獲船舶電氣工程專業碩士,畢業後留校任教,
1993年至1996年在清華大學攻讀並獲電機專業博士學位。
現任海軍工程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2003年5月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。
兼任第五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,中國造船學會理事,武漢市科協副主席,武漢造船學會副理事長。
2010年12月6日,中國科協宣布“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”評選結果,馬偉明等十位科技工作者獲評“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”。
長期致力於獨立係統集成化發供電、電力電子、電力係統電磁兼容、艦船綜合電力係統技術等領域的研究。
創建並發展了十二相發電機供電係統的基礎理論體係,攻克了係統中穩定性預測、固有振蕩抑製、複合故障診斷、短路保護等國內外長期未解決的關健技術難題,研製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十二相發電機整流供電係統;
提出M相/N相雙繞組電力集成新原理,研製出交直流雙繞組電力集成供電係統,為國際首創;
研製成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潛艇AIP發供電係統;
在獨立電力係統電磁傳導幹擾預測理論和抑製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。
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,國家發明三等獎2項,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、二等獎4項,國家專利4項,出版專著2部,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多篇。
代表性論文:⠵0Hz電磁場對小鼠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增殖的影響
專業(網站用):⠧🟥應用經濟學
致力於獨立發供電係統研究。創建並發展十二相發電機整流供電係統的基礎理論體係,攻克係統中穩定性預測、固有振蕩抑製、複合故障診斷、短路保護等國內外長期未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(德國有關公司購買其穩定裝置專利),研製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十二相發電機整流供電係統,已裝備應用,獲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(第一名)。
提出三相/十二相雙繞組電力集成新原理,據此研製出艇用交直流混合發供電係統。在獨立電力係統電磁傳導幹擾預測理論和抑製技術上取得突破,完成了運載工具不同供電係統電磁兼容研製。上述成果既有理論創新和發展,又解決工程中關鍵技術難題,並得到應用,取得了重大的成績。還獲國家發明三等獎2項,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、二等獎4項,國家專利4項。出版專著2部,在國內外一級專業刊物發表論文61篇,撰寫研究報告36份。
主持建成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,領導的課題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“創新研究群體”資助。培養博士、碩士50名。放棄國外高薪聘任,三度婉拒行政領導職務,全心投入科研和教學第一線,為國防建設和學科發展做出重要貢獻。96年評為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,99年獲國家十大"傑出專業技術人才"獎章,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。
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